close
   小兒疫苗接種的迷思

預防接種是藉由多數人接種疫苗後,達到減少甚至消滅傳染性疾病的目的,這些例行接種的疫苗是安全的,但偶爾還是會有一些副作用如:發燒、紅腫疼痛等發生,幾天後就會消失,家長可以放心,記得按照時間帶寶寶去接種疫苗,減少感染機會。

小明最近常常感冒,好不容易病好了,媽媽才帶他來打預防針,打針前媽媽還是很不放心的詢問醫師:「小明病剛好,昨天才停藥,現在就可以打針嗎?」「是不是咳嗽就不能打預防針?」「這兩種不同的預防針要不要分開幾天再打?真的可以一起在今天打嗎?」「打完會不會發燒?可不可以洗澡?……」

每次在健兒門診,常常遇到許許多多如小明媽媽一樣,困惑又擔心的家長,對預防接種有許多疑問和道聽塗說的錯誤觀念。

   刺激免疫系統 產生抗體:

其實「預防接種」的原理十分簡單:我們從小到大,或多或少都會生病,許多疾病都牽涉到外來的病原體侵入到我們體內,這些病原體包括了細菌、病毒、寄生蟲、黴菌等等。人體免疫系統偵測到外來敵人入侵,會奮起抗敵,包括白血球、吞噬細胞等,就像自家的國軍一樣,保家衛國。一旦順利打敗敵人,身體就恢復健康,萬一失敗或長期抗戰,身體就會長期生病或致死亡。

預防針就像提供了身體免疫系統一個練習的假想敵,在充分的「演習」後,人體會對疫苗產生「抗體」,而不用冒著失敗及生病不適的風險。一旦真正接觸到病原體,馬上有現成的武器——抗體,及熟悉敵人的軍隊——免疫系統可用,很快就可以消滅外來病原。所以,許多疫苗常要施打數次,反覆刺激免疫系統,抗體濃度才會最高,由這裡也可以理解,萬一打錯疫苗,多挨了一針,其實並不是什麼攸關生命的大事,除了疫苗本身的小副作用外,說不定多打一次,抗體量還更多呢!

   疫苗製劑的兩大類:

疫苗種類很多,不過可以分為兩大類:一是有生命的「活性疫苗」,包括:減毒的病毒或細菌,例如:卡介苗、口服小兒麻痺疫苗、麻疹、腮腺炎、德國麻疹、水痘等。另一類是沒生命的成分構成的「不活化疫苗」,例如:B型肝炎、日本腦炎、白喉類毒素、百日咳、破傷風類毒素、流感疫苗、肺炎疫苗……等。

這麼多的疫苗(每年還不停有新疫苗研發),不是每一個都可以排上預防接種表來提供全民施打。主要考慮疫苗的效果好不好?副作用會不會太大?美國數年前曾開接種「輪狀病毒」疫苗以預防小兒腹瀉,雖然效果不錯,但是後來發現腸套疊機會增加,因此又全面停止!所以,目前能排在預防接種表上多年的疫苗,安全性都是經得起考驗的。

其他要考慮的因素還有:疾病的盛行率,例如:台灣有許多結核病,美國沒有,因此,我們要施打卡介苗、日本腦炎也是如此。疾病好發的年紀及疫苗有效的年紀、還有費用也是考慮的重點,就像麻疹好發在幼兒時期,因此,就不能太晚施打,可是也不可太早,因為會受到母體傳給子女的保護性抗體干擾。

   發燒為常見副作用之一:

雖然,這些例行接種的疫苗是蠻安全的,但還是偶爾會有些副作用,極少數甚至有危及生命或身體健康的危險,不過發生率極低,家長不用太擔心!比較常見的副作用是發燒,最容易發燒的就是白喉、百日咳及破傷風三合一疫苗,其中的百日咳疫苗是整個細菌作成的,因此副作用大,注射部位容易紅腫疼痛,大約一半的小朋友也容易發燒、哭鬧、吃不下;極少數會導致腦病變、抽筋等。

因此,後來才有第二代三合一疫苗,就是百日咳改用細菌的一部份,去除導致副作用「非細胞型百日咳」疫苗,或許是經費問題,政府並不提供。有些疫苗導致發燒並非當天,像麻疹引起發燒常常在五天後到十二天之間;還有卡介苗打完後一個多月,有些嬰兒施打處會長膿庖,少數腋下淋巴腺也會腫大,其他疫苗副作用機率倒蠻小的。

   11項常見預防接種迷思:

了解了預防接種的原理後,針對一般家長常有的迷思或疑問,整理如下:

一.五合一或六合一疫苗,都是五、六種疫苗混合在一起施打,應該打完之後更容易發燒吧?
疫苗是否會發燒和個別疫苗有關,並不會有加乘作用,況且五合一疫苗由非細胞型百日咳、破傷風、白喉、b型感冒嗜血桿菌,及注射型小兒麻痺疫苗構成,六合一是再加上B型肝炎疫苗,這些成分都不是很會引起發燒的疫苗。

二.老一輩的人都說水痘和麻疹最好是自然得過比較好,所以最好不要打預防針?
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,自然得的水痘容易留下疤痕,有些會有嚴重併發症,如:肺炎、腦炎,未來也會得帶狀庖疹(皮蛇),麻疹也有嚴重併發症如:腦炎的危險。打預防針可以避免這些不必要的風險,而且這兩者均是活性減毒疫苗,施打疫苗的免疫反應類似自然感染,效果很好。

三.打完預防針會發燒,到底是抵抗力比較強或比較弱?
其實這和抵抗力強弱沒有關係,某些疫苗因為它的成分,就會有一定比率的人會有副作用,如:發燒、出疹……。

四.感冒時可以打預防針嗎?
這是家長最常犯的錯誤迷思,其他如吃藥不能打預防針,生病後要隔一星期才可接種……,這些迷思也是造成延後接種疫苗的主要原因。一般的小毛病如:感冒、腹瀉、流鼻水,甚至輕微發燒都不影響預防接種,真正不能施打預防針的是:嚴重疾病(如內臟疾病)、發高燒、對疫苗成分過敏(例如:對雞蛋嚴重過敏者,較不適合流感疫苗)、對同一種疫苗曾發生嚴重副作用,免疫缺損的疾病或長期大量使用降低免疫力的藥物,例如:類固醇、抗癌藥等(對於活性疫苗要更注意,因為活性疫苗內畢竟是活的病毒,如免疫力太差,依然可能致病)、輸血或打過免疫球蛋白(六至九個月不宜打活性疫苗,為血中外來抗體會影響疫苗效果)、體重不足(2千公克以上可打B肝疫苗、2千5百公克以上才可打卡介苗)。

五.預防針只能延後打不能提前打嗎?
預防針之所以有間隔及排定時間都是有根據的,實驗證明那應該是對免疫系統有最好的效果,所以盡量在預定的時間施打,延後打是不得已,雖然短期延後效果可能一樣,但拖延太久就可能影響效果,再則也讓自己一段長時間沒有疫苗保護,至於提前幾天倒是沒差,提前太多則一樣會影響疫苗效果。

六.打預防針最遲可以延多久?
原則上,盡量不要延,不得已的話,幾週到一兩個月尚可接受,但若太久,像日本腦炎第二劑原本和第一劑應隔二週,萬一差到三個月,就建議從第一劑再施打起了。

七.打完預防針不要讓寶寶馬上睡覺,以避免嬰兒猝死症?
這是完全沒有任何根據的說法。

八.聽說打完預防針用沙隆巴斯貼在傷口上比較不會發燒跟紅腫?
沒有任何根據!略為冰敷倒可以減輕紅腫疼痛,而比較容易導致發燒的疫苗,醫師都會準備退燒藥,以備萬一發燒時使用。

九.為什麼打完新型自費疫苗後,還是會發燒呢?
新型自費疫苗只是發燒機率大幅降低,但還是有極少數人會有發燒情形,不過就算如此,大部分也不致於高燒、持續時間也短得多。

十.未接種預防針是違法的?小孩不能入學嗎?
預防接種是藉由大規模民眾接種疫苗,達到減少甚至消滅傳染性疾病的目的,要達到這個目的,一定要大家配合,少數人不配合就可能導致防疫失敗,因此,政府才要求入學前需交驗預防接種單,如有漏打的,須趕快補救,作一次把關的動作,以使得接種率提高,並非不能入學。

十一.打完麻疹或水痘疫苗七天以後發燒是正常的嗎?
如前所述,麻疹及水痘大約打完五到十二天之間,可能會發燒,三合一疫苗則是兩天內可能會發燒。所以,了解發燒的時間才不會誤判。

作者:基隆長庚醫院小兒加護病房主任 呂嘉順

(轉載自2005年11月育兒生活雜誌)
ㄚ斌&素霓 / Xuite日誌 / 回應(0) / 引用(0)
小兒科醫生整理的筆記|日誌首頁|嬰幼兒的分離焦慮症 上一篇小兒科醫生整理的筆記下一篇嬰幼兒的分離焦慮症
回應